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专访|技术引领探秘 产研结合铸梦——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

2024-09-11  

院士简介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郝芳、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等。研究成果在超压盆地油气成藏、叠合盆地油气藏保存和改造等方面具有丰硕成果,对我国沉积盆地复杂性和特殊性带来的油气成藏理论难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并有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0年起,作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王金 秦菱鸽

  9月4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受邀参加了第一届全油气系统理论发展与准噶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研讨会。研讨会上,郝芳院士听取了国内众多院士、专家围绕全油气系统理论和超深层油气前沿开展的课题报告,并与他们共同探讨了国内油气勘探的新理论、新方法,指导准噶尔盆地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郝芳表示,通过这次真诚而务实、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的“交流对话”,进一步为全油气系统理论发展与准噶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带来了新突破、新机遇。

深层油气领航新篇

  随着我国油气行业向深地、深海、非常规等复杂领域拓展,勘探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克变得尤为迫切。因此,郝芳带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队加快布局力度,并在2023年成功获批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深层油气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下文均简称重点实验室),针对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模式、深层油气地震预测与智能识别技术、耐高温高压钻测关键材料与装备、深层流动调控与有效开采技术等4个方向开展科技攻关,这也是目前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前沿。

  如今,中国在向地下万米进军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证实了在“石油死亡线”以下,(即在传统认为不可能存在液态石油的深度)仍然存在液态石油,仍然可能存在良好发育、规模巨大的优质油气储层,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为了加速‘向万米进军’的目标,我们更要在地质理论、探测技术、装备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打井,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经济可行的油气开采,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郝芳说。

  郝芳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陆相产油国,中国的陆相页岩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开发面临着独特的科学技术挑战,促使石油科研工作者采用新的思路来研究陆相页岩的形成与分布,以及页岩油的产出潜力。这也是他近年来重点研究的领域,目标是将地球深部的演化过程与地表环境变化,如气候等因素相结合,深入研究陆相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机制、无机矿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在深部地质作用下陆相页岩的差异演化。

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参加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准噶尔盆地复杂性的认识。”郝芳说,准噶尔盆地不仅具有 “一特、一深、一高、两差”的地质特征,而且类型也多样,其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都属于世界性难题。欣喜的是,近年来新疆油田利用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取得了非常多的创新成果,也在增储上产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效。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新疆油田的工程技术也实现了巨大飞跃。如今,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钻井已打到8000多米深,并首次在玛纳斯县境内清北1井取出8080米深岩心,是迄今为止在北疆取出的最深岩心。另外,新疆油田在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和深化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也表现出色。

  郝芳建议,新疆油田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首先应持续加强科技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质理论的进步受到地下认识的限制,相对较慢,但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科研人员对地质的认识不断加深,将为储层的发现提供巨大帮助。

  其次,新疆油田应持续加强对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对准噶尔盆地整体演化历史的研究,特别是结合地球深部过程、板块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地球系统演化,综合研究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要素的形成、分布和演化。对于准噶尔盆地这样复杂的情况,这种动态研究、整体研究和综合研究尤为重要。

  第三,应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合作解决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油田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次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新疆油田高度重视专家和技术人才的作用,这表明了新疆油田对发展的迫切愿望。”郝芳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持续深化与新疆油田的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技平台、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有针对性地培养科技管理人才等方式,实现联合育人、协同创新。

  展望未来,郝芳期待与新疆油田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郝芳表示,如今,中国正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势,推动能源发展方式逐步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跨界创新正成为重要趋势,这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他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强化传统石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高端化工等学科领域,实施专业、学科、学位点一体化建设,强力推动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重大项目育人模式为例,目前,该学校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设立的重大科研专项,单列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校企复合导师制,推动“石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跨界创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疆油田公司等企业有一批学识渊博、有实战经验的科学家,为了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近几年也聘请了众多企业专家进入课堂,使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郝芳说,面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深层、深水挑战,以及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力。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石油企业也在寻求绿色和智慧的发展路径,这同样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高校有责任培养能够适应这些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加强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培养能够真正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杜明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