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黄富国
近年来,我市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合作,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第二医学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携手共进,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等科技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俯瞰克拉玛依大学城。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聚焦产业发展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基础上,我市与3所高校着力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校城共建的一系列多功能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通过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研单位、高校、科技型企业之间的科研仪器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不仅提高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降低了企业与高校的科研成本,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新丝路联合研究院、新疆新工科教育联盟、新丝路数字技术技能职业教育联盟以及“红山湖”科创谷等平台涉及科学研究、应用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学生培养、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校地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发展空间。
2024年,我市落地建设了2个高校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吸引了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汇聚我市,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2024年,新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交流应用研讨会暨新疆能源行业CCUS创新发展年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举行。(图片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提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依托其在石油石化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对本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市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案。由该校参与的4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新疆第二医学院围绕全疆医疗卫生产业发展需求,搭建医学科研创新平台,通过与全疆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疾病诊疗技术研发等工作,为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贡献了力量。

2024年6月,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成立。(图片由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聚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牵头成立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平台。该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加快成果转化
共享科技创新红利
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落地生根,我市与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政校企信息共享平台和成果推广转化平台,从企业的需求端出发,开展科研攻坚和定制化服务,定期举办技术成果发布会和技术交流会,及时推广最新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让企业能够及时了解高校的科研动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此外,各高校积极参与我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项目,试点实施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有效激励科研力量围绕地方产业技术瓶颈科研攻关。
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功获得1个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6个重点研发项目立项支持。2024年,我市对高校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达30项,支持科技项目经费150万元。这些项目将产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新疆第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免疫实验室上微生物学实验标本观察课。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新疆第二医学院积极推动医学科研成果在地方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该学院还为地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人才培养培训、医学教育研究、智库建设、健康教育普及等服务,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和我市“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坚持面向现代化产业培养创新人才,先后成立了绿色能源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
校城融合发展贵在持之以恒,需要久久为功。我市将持续完善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打通政校企合作双通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深度对接,培育孵化市域产教融合型企业,更好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地”职能,为我市打造北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