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书法精髓融入画作 精炼线条表达意境——记从油田走出的艺术家徐忠新

2025-02-26  

人物名片

  徐忠新,1976年生,祖籍山东昌邑,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高研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获奖经历

  在“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

  在“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手卷作品展”获奖收藏

  在“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册页作品展”获奖收藏

  作品入选“写意·苏州”中国画双年展

  作品入选美好中国二十四节气全国中国画

  作品入选娄东全国山水画展

  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

  作品入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

  作品入展全国书法大赛“冼夫人奖”

  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

  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册页展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灿雅

  话语平和而富有感染力,叙事风格如同细水长流,缓缓铺陈。初次交谈,这是徐忠新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徐忠新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高研班,是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的国画作品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中多次获奖,并被多家机构收藏。

油田深处的艺术觉醒

  1976年,徐忠新在克拉玛依出生,受到父亲的艺术熏陶,年幼时的他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铺纸研墨、临摹字帖,这些在别的孩子眼中单调乏味的日常,徐忠新却乐在其中。他每日必写、有空必练,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不仅培养了他对书法的深厚情感,更为他日后“以书入画”的艺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徐忠新在克拉玛依市群艺馆结识了书法家李伯霖,并在他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了书法练习的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书法与篆刻等传统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精通其中一项,必须触类旁通,与之相关的艺术门类也要精通。书法、篆刻、诗词更是分不开。”徐忠新说。

  自此,徐忠新愈发刻苦学习。他常常在书法练习之余,连续七八个小时沉浸在篆刻的世界里,以至于放下刻刀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许久才能缓和过来。

  徐忠新很快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机遇。彼时,徐忠新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去其他省市学习、参赛。2003年,徐忠新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首次目睹了甲骨文的“真容”。

  那些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庄重而不失清丽,古朴中蕴含着典雅,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直击徐忠新的心灵。他被这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书画本就同源。甲骨文不仅是文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像‘日’这个字就描绘出了太阳散发光芒,照亮万物的画面,真是太奇妙了!”徐忠新说。

  从这时起,徐忠新开始踏上了“以书入画”的新征程。他将书法的精髓融进画作中,用最精炼的线条来表达最丰富的意境,并且不断研读名家作品,揣摩创作思路,进行临摹、学习和创作。

  凭借着对绘画的执着与热爱,徐忠新的技艺日益精进,对色彩与构图的把握愈发炉火纯青。而命运的齿轮,也在悄然间转动。

四十不惑的破茧重生

  2014年,徐忠新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到来。这一年,吴悦石花鸟高研班面向全国招生,徐忠新毅然决定报考,跟随名师学习。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此时的徐忠新年近四十,在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上班。继续学习意味着他要放弃稳定的工作,远离熟悉的家乡与亲人,但是对艺术的追求让他义无反顾。最终,他从百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入学资格。

  提到当时考试和面试的情景,徐忠新调侃自己:“可能还是有运气加成吧。一方面我‘以书入画’风格得到了吴悦石老师一定的认可。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老师考虑到我是从新疆来的,跑那么老远来拜师,他觉得我一路走来比较艰辛。”

  漫漫数十年,一言以蔽之。从年幼时自己摸索练习到拜入吴悦石门下学习,这条路徐忠新走了40年。在北京的日子里,徐忠新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也学到了更多先进的绘画理念和技术。

  在吴悦石的指点下,徐忠新的画作、书法、篆刻等技艺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并且由于曾经在新疆、在油田生活过,徐忠新将新疆大地的苍茫浑厚转化为“渴笔焦墨”的表现语言,戈壁风骨与文人意趣浑然天成。

  “在新疆生活、工作这么多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祖国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新疆占中国领土的六分之一,有草原、有沙漠,自然景观的苍茫大气对我的书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忠新说。

  除专业学习外,徐忠新还积极参加各种艺术交流和展览活动。他通过与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交流和切磋技艺,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现在的徐忠新仍然保持着高强度的作画强度,每天雷打不动作画6小时,闲暇之余就研读各类书籍,研究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每月还会与师兄弟或者其他艺术家们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转眼离开克拉玛依已经10年,但在徐忠新的心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克拉玛依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

  “我深刻记得这一路上父母的熏陶、朋友的支持和在油田的磨砺。作为文化传播者,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广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期待有朝一日,能将优秀的画作和书法带回生我养我的家乡。”徐忠新说。(图片均由徐忠新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