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2025-03-21  

●维妮拉·阿不力孜

  3月1日起,克拉玛依市41所学校(含3所高校)的体育场馆正式向市民敞开大门。这一惠民举措,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市民的生活,吸引众多市民前去“打卡”、就近锻炼。

  2025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体育工作,明确提出,“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不仅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地政府部门的体育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这一背景下,克拉玛依市各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更加彰显了克拉玛依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担当。

  近年来,在加速建设“体育之城”的过程中,克拉玛依市将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织密“15分钟健身圈”视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任务。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无疑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突破口。它既有效缓解了市民健身场地短缺的难题,又推动了学校体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也不能忽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在探索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一段时间后,又选择重新“关门”,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学校角度来看,他们必须承担设施损耗、人员管理、维护维修、安全保障等方面带来的管理和经费压力。从市民角度来看,他们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有着更高的期待,建议部分学校有条件增加室内场馆运动项目、优化场地预约流程、配备专业的运动指导人员等。

  因此,若想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就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共同破局。

  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用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换代、日常维护、安全保护等,切实减轻学校的经费压力。另一方面,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清晰界定学校、市民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规范场馆开放的各项流程与标准。

  学校作为主体,也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引入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借助其丰富经验和优质资源,快速提升场馆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健身环境和服务。

  市民也应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学校体育场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场馆内的设施设备,保持场馆的整洁和卫生,做到文明健身。此外,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小型体育赛事、健身培训课程等,进一步丰富市民的健身选择,激发市民的健身热情与参与度。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政府、学校、市民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