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依托“启、润、强、促”工作法奏响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乐章

2025-03-21  

  白碱滩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启、润、强、促”工作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启认知

多举措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重要前提。区教育系统通过拓宽各类育人渠道,使青少年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中华文化滋养。链接本地文化资源。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联系与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以及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意识。创新活动育人载体。坚持活动课程化、社团活动化,引进版画等非遗课程8门,打造各类文化功能馆室48间,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切实提升活动育人覆盖面。深化活动育人实效。创作编排精品节(剧)目20项,受邀轮回演出48场。尤其是第十六小学以“石榴诗社”为基点,致力诗词传承,在全国各类诗刊发表作品23篇,荣获国家级“中华诗教示范学校”称号,生动践行了“师生是优秀文化的受益者、传播者和创作者”理念。

润心田

多维度搭建课程育人平台

  打造“家、校、社”三维课程育人框架体系,是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重要支撑。开发校内研学“区块链”。深入挖掘各校园校史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讲好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真正让老物件文物“活起来”,提升校史馆的吸引力和观赏性,促进各校园研学资源共享,助力中小学生“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打造校外研学“课程群”。链接红色教育、爱国教育等育人资源,在区际形成101窑洞—193井—区党群服务中心——延明园——百里油区固态化教育特色路线,研发一批校外思政课程,促进校外研学资源链接,形成区域内校外研学基地,通过将“研”“学”“游”三者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研学旅行中获得更多文化滋养。建构家校育人“局域网”。加强家校共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通过举办“正家风、传家训、重家教”等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水平。

强信念

多层次增强文化认同合力

  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是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有效途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阐述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旨趣,通过体验和感悟,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陶冶浸润。高度重视有形有感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有序开展书法特色活动课程,指导师生围绕“习语金句”、经典诗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红色家书、经典家风家训等进行作品创作展览。定期开展“我把国潮演给你看”国画、戏曲等传统艺术活动,围绕“国粹京剧”“样板戏”“奥运、航天精神”等题材进行创作,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红色”文化情感培育。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诵读国学经典、绘红色画卷”等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在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活动中感受“伟大精神”;循序渐进地推动红色精神、红色情感深入青少年心灵,砥砺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教育系统非遗保护传承合作机制,链接文旅局非遗文化进校园项目,推出非遗课程计划,组织开设剪纸、泥塑、豫剧、秦腔、版画等非遗课程,支持克拉玛依民间工艺振兴,通过第十九小学舞龙舞狮、安塞腰鼓,第十六小学堂鼓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设,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促实效

多路径打造课程育人品牌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青少年“筑基”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倾力打造“和润”教育品牌。坚持政治立校、质量兴校、文化润校相结合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创建“和润教育”文化品牌,从学生“和乐求学”、教师“和雅施教”、校园“和谐育人”三个维度积极开展各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出第十三中学“合和”文化、第十九小学“卓美”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创新开展“和润悦读”“和润追梦”“和润清风”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让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白碱滩教育文化内涵不断深入人心。聚焦“和润”课程品牌内涵。坚持以校园文化引领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双向互促”,全力实施“四创”工程,全面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各中小学研发开设各类校本课程200余门,极大丰富了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教学资源,切实引导青少年在思想意识层面和行为作风层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新构建“1+3+N”课程思政品牌。构建形成德育管理、实践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教育“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申报自治区思政课题4项,孵化思政“油城名师”1名,推进课程思政“精品课”打造工程,“精品课”入库167篇,通过细化打磨,不断提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切实形成“大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格局。

  时代赋予使命,奋斗铸就辉煌。在新征程上,区教育系统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强化广大青少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白碱滩零距离
本期编辑:高楠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