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娄林毅
芳菲四月,万物竞发,初春的克拉玛依正在换上美丽的新装。而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江南,已是鲜花盛开、绿意盎然。
作为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的首批干部之一,如今已是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的姜冬冬可能不会想到,时光荏苒,待到这个春天来临之时,距离他提出“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2015年,上海产业援克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年非凡的历程。

2023年5月,克拉玛依市暨新疆油服产业基地招商推介会在西安举行,为石油石化产业跨区域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在上海产业援克机制的有力推动下,《新疆油服产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顺利编制,油服产业发展平台机制焕新。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十年间,上海市援克党员干部怀着“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坚定信念和高度责任感,围绕“人才援疆、智力援疆”的总体要求,和克拉玛依市党员干部一起,坚持创新发展,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贡献者,以实际行动和切实成效在克拉玛依大地上共同书写了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十年间,东西双城朝发夕至已经成为日常,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克拉玛依人在两地的季节变幻中踏上远方,抵达彼此的梦想。这十年,是两地精诚合作的十年,是上海产业援克创新引领的十年,也是克拉玛依各产业领域蓬勃发展、成果丰硕的十年。
经济强基
做好油气大文章
克拉玛依是矿藏丰富的资源富集地,所处的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量达119亿吨,是我国陆上石油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聚焦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支持克拉玛依打造“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着力推动克拉玛依油气服务和商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十分清晰。
2015年,克拉玛依引进昆仑天玺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天玺公司”)——这是上海援克机制建立之后第一家来克拉玛依投资的上海企业,也是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新疆首家商业保理公司和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石油产业链的商业保理公司。
“上海援克机制为油服产业跨区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企业既可以在克拉玛依享受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企业发展需要的科研生产力也能通过沪克联动平台享受到资源对接和整合。”昆仑天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小钧说。
落地克拉玛依十年来,昆仑天玺公司的保理业务覆盖了中国石油70%以上陆上油气作业区域,累计服务油服企业600余家,触达国内油服企业6000多家。
2021年,在昆仑天玺公司的支持下,克拉玛依智慧油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致力于引进优质企业入驻克拉玛依,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智慧油服产业聚集基地,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双碳时代谋发展 产业互联创未来”2023克拉玛依市暨新疆油服产业基地招商推介会在西安成功举行,推介会共签约项目27个,签约金额达30.1亿元,为石油石化产业跨区域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上海产业援克机制的有力推动下,《新疆油服产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顺利编制,油服产业发展平台机制焕新;克拉玛依市暨新疆油服产业基地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坚持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组团出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多国商务、能源、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沟通机制,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在新疆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中抢占先机……
立足使命担当,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和克拉玛依这座油城正呈现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2023年9月,第六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成功举办。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克拉玛依融媒资料图)
在上海产业援克机制的促进下,克拉玛依的石油石化产业对外开放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2023年9月,第六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成功举办,吸引了3000余名国内外专家代表出席,专业观众人数从首届的3万人次增至6.8万人次,吸引了405家国内外企业报名参展,其中,参展商国家从19个增至29个,参展企业中疆外企业占74%。
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采购项目达52个,总金额约128.7亿元,油城“含新量”、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引领力再上新台阶,标志着克拉玛依积极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全面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入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对克拉玛依的石油石化装备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依托油气增储上产力度的不断增强,10年来,新疆油田公司的油气当量从2016年的1341万吨增长到2024年的1856万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油气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步伐不断加快。
2025年,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克拉玛依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定位,支持和帮助克拉玛依发挥好、利用好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努力当好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上海产业援克工作已经打开了新的一页。
多元跃升
锻造新质生产力
围绕“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市产业援克工作着力搭建沪克产业对接合作大平台,构建“上海研发+油城基地”“上海市场+油城资源”“上海技术+油城企业”“上海数据+油城算力”“上海产业+油城场景”等新模式,落实能源合作、国资国企合作、科技创新赋能等重点工作,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
2023年以来,随着新疆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上海援克前指”)因时而动,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挥“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复合赋能优势,组织编制《产业领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布局氢能及新能源、数字经济及智能算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等产业,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市功能迭代和产业能级跃升。
氢能是连接传统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桥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扎实的石油化工产业优势,让克拉玛依发展氢能产业拥有了坚实的基础,顺理成章成为绿色转型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克拉玛依发展氢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克拉玛依炼化企业每年用氢量超10万吨,存在巨大的用新能源制“绿氢”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制“灰氢”的需求。当前,20万吨重油加氢项目落户,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推进石油企业灰氢替代,建设加氢站配套公交车替换氢燃料电池……
阵阵“氢”风吹过,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正倾力打造“中国西部氢都”新名片,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白碱滩40万千瓦光伏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绿氢项目。

2024年11月25日,市体育馆西侧的蔚来换电站内,一辆蔚来新能源车准备换电。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克拉玛依融媒资料图)
2024年11月,蔚来汽车在新疆的首座第四代充换电一体站示范项目在克拉玛依落成。这一项目不仅是蔚来汽车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开端,也是上海企业产业援疆新模式的成功实践,该项目将作为克拉玛依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为市民绿色出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充分发挥克拉玛依绿电、能耗、气候等优势,借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赋能克拉玛依数字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同样是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1年,上海艾特海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克拉玛依注册成立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和科技”),所建设的智算中心是新疆首家采用板式液冷散热系统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目前已上线3600P的智能推理算力。
今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碳和科技参加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算力合作伙伴共建签约仪式,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合作协议。这是自去年11月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克拉玛依市算力企业达成的最新合作。
“毫无疑问,正是在上海产业援克工作和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碳和科技才实现了快速成长。”该公司总经理王涛说。
截至目前,克拉玛依已建成6座大型数据中心,6.5万个标准机柜,存力达6200PB,智能算力规模达1.7万P,位居全疆第一。加大智能算力集群规模建设,跻身全国算力行业“第一方阵”,链接上海庞大的智能算力需求,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智能算力集群中心和国际数字合作中心,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的新目标已经无比清晰。
在克拉玛依,夏热冬寒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应用场景让这座城市拥有了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体验产业的良好基础。在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的推动下,克拉玛依率先发布全疆首份智能网联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智能网联车测试与示范管理办法等规划管理文件,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上合组织数字技术国际交流研讨会智能网联专题论坛,并不断深化智能网联车测试及场景应用,开放全疆首条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和首批智能道路测试牌照,同时成功开展首次新能源汽车制动距离测试、扬雪跟车传感测试等冰面测试项目,推动与10余家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深度交融
培育增长新动能
上海产业援克工作不断深入的十年,同样是克拉玛依对内对外开放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十年。
在2023克拉玛依(上海)招商引资推介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克拉玛依这座“英雄之城、担当之城、开放之城、奋进之城”亮相华东。
“克拉玛依一定会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政策、最高的礼遇,让企业家们在克拉玛依投资安心、办事放心、生活舒心、一路顺心”——市领导诚意满满的承诺掷地有声。
此次推介会吸引了40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签约4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633亿元,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1月, 碳和水冷数据中心开始自主绿色供暖。该中心由上海一家企业在我市注册成立。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浩然 摄(克拉玛依融媒资料图)
在上海产业援克机制的推动下,克拉玛依先后与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对接,推动与上海多家大型行业龙头企业谋划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合作开发、沪克两地电力能源合作、光伏风电氢能项目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测试、新能源汽车新品发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活动。
打造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一直是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打造产业援疆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国际贸易交流平台、石油石化产业交流平台、科技交流平台,全力推动克拉玛依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带动碳和科技智算中心、新疆轮匠碳中和产业园轮胎全产业链碳中和项目等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引领性强的项目持续落地,上海产业援克工作在支持克拉玛依打造“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去年5月,克拉玛依牵头承办了自治区首届产业援疆推介活动,活动开展前期,上海援克前指全程参与、积极导入产业资源,推动63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518亿元,引导援疆省市企业不局限于结对关系在全疆投资兴业,为产业援疆搭建了新平台。
同年10月,北疆技术交易中心(克拉玛依科技大市场)正式揭牌,首批50家高校院所入驻北疆技术交易中心,不仅与上海技术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还促成成立了北疆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同步举办的首届北疆科技创新对接交流会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北疆站)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克拉玛依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5月底,位于克拉玛依市区黄金地段的克拉玛依未来科技产业园将建成,该园区将布局石油石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以及总部经济、科创服务机构等,同时引进上海的科技服务专家,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建立合作机制。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还将不断贡献科创资源,助力克拉玛依建设北疆区域创新中心,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螺旋’上升渠道。”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合作交流科科长林宝来说。
不仅如此,克拉玛依还组织本地企业前往中亚多国,与相关国家50余家机构、组织、企业建立联系与纽带,进一步打开了克拉玛依开放的新局面。
尤为值得点赞的是,上海产业援克工作立足全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及大资源、大场景、大市场优势,把推动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与支持上海国资国企拓展发展新空间、新领域、新场景进行了有机融合,目前,上海国资国企和克拉玛依达成的多项合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回望十年上海产业援克路,沪克两地共同书写了新时代对口支援的新模式和新典范,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历程。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上海产业援克工作已经形成了以“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为抓手,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快速迈进,有效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蓬勃态势。
上月,上海市副市长陈宇剑率党政代表团到克拉玛依市考察交流,双方围绕教育、产业、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沟通对接,进一步推动沪克合作向纵深发展。当月,克拉玛依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与上海进一步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在智能算力合作、绿色能源发展、教育卫生赋能等领域深化合作,谱写沪克合作新篇章。
在这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季节,站在上海援克“总结提升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远眺未来,前行方向更加明晰,奋进坐标更加笃实。在“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感召下,新的十年,序幕已经再次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