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小曼 通讯员 张辉
今年以来,乌尔禾区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多方联动聚合力
排查矛盾促和谐
近日,乌尔禾区综治中心组织乌尔禾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区民政人社医保局、柳树街街道等入驻综治中心的单位深入辖区施工工地,全面排查各类矛盾隐患。
走访期间,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责,采用“看现场+访工人”的立体化排查模式,深入施工一线,以拉家常、听心声的方式,重点对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劳动合同签订、工资保证金缴纳、实名制管理、按月足额支付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工作人员秉持耐心细致的态度,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详实记录问题细节,并按照纠纷类型、复杂程度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
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入驻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及时介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例,面向农民工开展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工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引导农民工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提升农民工群体法治素养。
此次联合排查活动共计走访施工企业5家,发现问题1个。
民生服务“连心桥”
矛盾化解“终点站”
“综治中心真的帮了我大忙!合同纠纷是最麻烦的,没想到这次在综治中心很快就解决了,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乌尔禾区一家公司负责人张某说。
前不久,张某与辖区一家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双方约定项目完成后立即支付机械租赁费用30000元。项目完成后,张某多次催要未果。得知乌尔禾区综治中心有专门解决群众“烦心事、糟心事”的服务,张某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求助。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统一登记受理,并组织综治中心入驻部门开展联合调解,认真核对工作量和合同签订情况。随后,综治中心联系了对方公司,对方公司以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为由,拒绝支付相关费用。调解员耐心地向该公司分析利害关系,并由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进行以案释法,最终该公司支付了所有费用。
“我们持续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并定期召开常驻、随驻、轮驻单位联席会议,已形成‘风险联判、矛盾联调、问题联治’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规范综治中心标准化运行流程,建立动态风险隐患研判机制;另一方面,统筹协调多元力量,重点突破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得到持续提升。”该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
多元共治“服务圈”
探索治理新路径
自2024年底启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乌尔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列入乌尔禾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确保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乌尔禾区综治中心已运行116个工作日,累计接待群众250人次,日均接待量2.15人次,共受理事项约20件次,日均受理量约0.2件次,主要集中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咨询及信访接待4个窗口,已办结19件,未办结1件,办结率达95%。
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统筹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构建“1+6+N”体系,即由综治中心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乌尔禾镇、柳树街街道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常驻综治中心,人社、民政、卫健、住建、市场监管、文旅、工信、妇联等单位则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轮驻、随驻综治中心,确保群众办理各类事项都能“一扇门进入、一平台受理、一站式办结”。
此外,综治中心建设还与政务服务大厅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原有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让群众在“同一地方办事、同一地方说理”,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此期间,综治中心全力构建“1个中心、2个聚焦、5项机制、8类服务”工作机制,聚焦矛盾纠纷调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排查发现、协调调度、研判预警、督办问责5项机制,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行政复议、仲裁裁决8项服务。
通过信息化手段,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的发现、受理、流转、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有机整合、闭环管理,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全量掌握、全面化解。
“我们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将乌尔禾区综治中心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和风险防控的‘智慧中枢’,切实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乌尔禾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