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许洁 文/图
“为油而钻、为油而研、为油而战”是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兴勇的人生信条。他以党性为后盾,致力于技术创新、措施优化、党建引领等多方面工作,先后获得了该厂优秀党员、新疆油田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等称号,及各类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奖20余项;带领基层作业区获得新疆油田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度新疆油田公司“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张兴勇在分析总结采油一厂老区的稳产潜力。
从“地质新兵”到“管理先锋”的成长之路
从青葱学子到地质尖兵,从技术骨干到管理先锋,张兴勇在采油一厂一路走过的14年,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开发方案室里通宵达旦的数值模拟,专题研究室中与同事们的思维碰撞,让这个年轻人快速成长为油藏动态分析的行家里手。担任地质所稀油动态室主任期间,张兴勇带领室成员分析总结老区稳产潜力,深化“注水综合治理区块”各项工作。当年,稀油综合递减由13.4%大幅下降至10.8%,含水上升率进一步控制到2.8%以下,实现了稀油超产10.6万吨的亮眼成绩。
科研工作经历让张兴勇收获满满,而基层的淬炼更为深刻,2021年刚到任该厂第六采油作业区党支部书记时,面对蒸汽驱开发中汽窜严重、热损失大的难题,张兴勇用3天时间就转遍了车510井区的角角落落。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适应的时间,每天和专业组技术骨干起早贪黑地泡在生产一线研究分析措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他克服了精细调控硬件不足的困难,通过建立蒸汽驱合理分析调控制度,实施吞吐引效建立有效联通等措施,扭转了不利形势,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注汽、产油、交油任务。
为了提升基础工作质效,张兴勇创新使用新型保温材料,使用“搭桥引路”方法改造注汽管线,解决冬季管线冻凝难题;自费购买吹雪机、电动扳手等设备提高效率。组织在生产区域率先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与班子成员一起开展了换热器改造、放套气工艺试验、供汽巡检优化、生活污水回收等一系列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的工作。2022年,在他的带领下,该作业区减亏1085万元。
做科技创新驱动油田发展的“攻坚者”
2024年,履新该厂地质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后,张兴勇面对传统注水管理效率低下的痛点,推动构建“地质—工艺—作业区”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从工作流程层面落实季配月调工作。
以往,注水井按各自测调周期,再结合调水需求,以及实施难易程度安排测调计划。张兴勇从精细注水角度出发,带领团队根据不同油藏历年测调规律总结出合理的测调周期,再与井组生产情况结合起来,将测调和调水组合起来,将注水井维修与注水结构重配结合起来,提高了分注井测调率及检配合格率。通过持续开展该项工作,注水井测调率由80%提高到94%,冬季含水上升的区块含水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在稠油吞吐开发方面,张兴勇以注汽符合率为具体抓手,强化注汽质量管理,修订优化注汽、注汽中断、焖开井管理三项制度,启动非计划停炉治理工程,加强落实注汽全流程监控力度,做到锅炉参数、焖开异常井实时监控、及时处理,逐井排查保障注汽质量。通过考核制度,将注汽符合率这一指标作为区分注汽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尺,高于90%进行加分奖励,低于80%进行扣分处罚。2024年,采油一厂注汽符合率由60%上升到92%。
做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实践者”
一个支部一面旗。作为党支部书记,张兴勇与支委一起重新讨论明确油田地质研究所支委、业务分工,从党支部管理和业务管理两个层面落实责任,形成工作流程顺畅、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氛围。
2024年,地质所党支部党小组长改选,实现了“三三”融合的结构化,党小组长和室主任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党组织与各室工作的深度融合,培育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2024年的增储上产工作中,该厂油田地质研究所党员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开展了SEC储量会战、开发方案及产能建设会战、注水管理会战、措施会战等攻坚工作,获得了克513X试油获百方工业油流、产能方案编制完成任务3倍、红29区块3套注水油藏开发负递减、2024年注水区块含水上升率为0的优异成绩。
在党员学习教育方面,张兴勇主张开设“一月一主题”主题党日活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谈体会、讲责任,更好地将所学所悟运用到解决研究、生产难题中去。在党建带团建方面,他把青年干部的成长发展放在心坎上,3次选派团员青年参加“小牛团聚”青年技术沙龙,扩展了青年员工视野,引领广大青年在物探技术、构造演化等各条战线上攻坚克难,提高青年员工核心竞争力。在创意大赛中,他充分动员青年,共提交了裸眼水平井泥墙堵水等5项创意金点子。
当看到新入职大学生快速成长,他欣慰地说:“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从“地质新兵”到“管理先锋”,从油田开发“攻坚者”到党建与生产融合的“实践者”,对于张兴勇来说,变的是岗位转换,不变的是“地下清楚、地上明白”的执着追求。未来之路,他还将怀揣着这份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