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日报讯(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王金)7月25日,为期两天的“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竞赛在克拉玛依市圆满收官。
此次竞赛由自治区总工会主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协办,克拉玛依市总工会承办。竞赛以“发展与共·协商与共·幸福与共”为主题,吸引全疆26支代表队、130名选手同台竞技。

7月24日上午,“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1+3”竞赛初赛现场。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7月24日下午,“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竞赛复赛现场。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作为自治区动员人次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集体协商赛事,本次竞赛前期已在全疆14个地州市组织开展选拔赛,最终26支队伍晋级决赛,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比赛中,各支参赛队通过抽签分为行政方和职工方,围绕预设议题展开模拟协商,就职工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劳动安全等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协商。协商现场,双方引述政策法规、企业数据、工作实际据理力争,既展现了对协商技巧的娴熟运用,也体现了“和谐磋商”的核心要义,为实际工作中的集体协商提供了生动样本。

7月25日上午,“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竞赛决赛现场。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竞赛采用初赛、复赛、决赛三段式赛制,由9名劳动关系专家组成评委团,从议题把握、协商技巧、团队协作等维度综合评分。最终,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队1队摘得桂冠;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代表队、巴州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克拉玛依市代表队1队、博州代表队、昌吉州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7月25日下午,“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竞赛友谊赛现场。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7月25日下午,“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集体协商竞赛闭幕颁奖。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集体协商不是辩论赛,而是职工与企业在公平公正框架下的和谐磋商。”连续两年参赛的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队1队领队海丽感慨道,企业与职工需双向考量、互谅互让,才能实现共赢,这一理念也将被带回实际工作中。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竞赛首次将平台算法协商、技能薪酬协商等现实议题融入竞赛,精准回应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权益保障的难题。“这一设计旨在凸显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维护,让技能薪酬与等级绑定,让技术工人在协商中提升收入。”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类探索目前已在全疆落地见效:截至7月15日,全疆各级工会走访企业6573家,新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4764家,覆盖职工40.82万人,其中690家企业在集体合同中约定工资增幅3%以上;与90家新业态头部企业和本地分支机构开展二次协商和恳谈会,签订195份集体合同和115份纪要,为各行各业的职工撑起“权益保护伞”。
据了解,目前全疆已有350名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活跃在基层。2025年,全疆各级工会举办专职指导员培训达855人次,服务企业6476家,未来将鼓励园区和企业工会工作者考取劳动关系协调师等级证书,充实兼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让集体协商从赛场走向基层,成为企业治理常态。
竞赛期间还特别设置了疆外省市、兵团邀请赛,由新疆区选拔赛前三名队伍与吉林、湖北及兵团代表队进行友谊赛,推动新疆与其他省市在劳动关系领域的经验互鉴。
闭幕式上,自治区相关负责同志强调,要以本次竞赛为起点,推动集体协商从“赛场”走向“日常”,让“技能有等级、薪酬有提升、权益有保障”成为职工看得见的现实。这场以“协商”为名的竞赛,正以“小协商”的力量,撬动着社会“大和谐”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