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丽(新疆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如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甚至,参加工作后,也会遇到在某个方面能力超过你、值得你学习的人,亦或是德高望重,让大家敬重的人……这些人,都可称之为“老师”。 在学校,老师是一个平凡的称呼。称呼的背后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或者几位印象深刻的老师。 回想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老师们的容颜依旧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当提笔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才发现,对我影响最深的三位老师,姓氏里都有一个“刘”字,其中,两位老师教语文,一位老师教哲学。 小学时,我就读于克拉玛依市第十八小学,刘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候的刘老师身形偏瘦,显得有些单薄,肤色有些偏黄,一条小辫儿利落地垂在脑后。 有一天刮大风,地上的小石子儿被风吹起,打得我身上、脸上生痛。小小的我用手“扒着”一排平房的墙,走一走、停一停,硬是“挪”到了教室。教室里只有两三个同学,讲台下站着刘老师和她的爱人。 因为天气因素,那天没有上课,刘老师和她爱人一同护送我们回家。十级大风让我们走得异常艰难,路上,刘老师解开上衣衣扣,将我的小脸轻轻埋进她的衣服里,为我挡风。就这样,刘老师和她爱人把我们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到家,亲手交给父母,才放心离开。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在我脑海里,这个和刘老师相处的画面依然无比清晰。 中学时期,我就读于克拉玛依市第五中学。高一开学那天,一位皮肤白皙,拥有一双清澈大眼睛的男老师帅气地走进了我们的教室。他走到讲桌前,目光炯炯有神地环视着每一位学生。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刘玉华,是这学期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好,上课!” “起立,老师好!”同学们的声音,比任何一堂课都洪亮。 有一次,刘老师给我们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以《路灯》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第二天,刘老师对挑选出的几篇作文逐个进行点评。当打开最后一本作文本时,他问:“李清丽是哪位同学?” “是我。”我举起着右手,怯怯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声音小得只有我同桌才能听见。 “好的,请坐。”刘老师说:“李清丽同学用诗歌形式写了《路灯》,比较新颖……”随后,他在班上朗诵了我写的诗。从这以后,刘老师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有意识锻炼我的胆量,提升我的自信。 从小到大,因学习中等,我常常是班里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部分学生。刘老师的这份“重视”,让我有些欣喜,又有些胆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鼓励让我自信了许多。 高中时期的哲学老师刘民新也令我印象深刻,课堂上的他常常放下教案,侃侃而谈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至于我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仍然可以对哲学原理脱口而出,且喜欢钻研哲学。 这些老师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始终铭记刘玉华老师鼓励、肯定的目光。是这些目光,让我在从事单位的宣传工作后变得更好、更自信。我是多么幸运,能遇到这些恩师! 老师们不一定能看到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不一定记得教过我这样一个学生,但我想说:“虽然我不是你们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们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