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凝心聚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刘合

2025-08-04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寇瑜 贺翔

  上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刘合来到克拉玛依,就“数”“智”融合、绿色发展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刘合在克拉玛依雪莲宾馆接受了克拉玛依融媒记者的采访。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寇瑜 摄

不懈奋斗

绘制发展新画卷

  记者:从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的诞生,到今天现代化、园林化的城市面貌,克拉玛依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位国家级能源战略科学家的视角,您如何评价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发展韧性与成就?

  刘合:我几乎每年都会来克拉玛依,可以说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克拉玛依的转型历程是一部从单纯的“油城”向现代化综合性城市演进的奋斗史,这背后是几代人艰辛的付出与巨大的努力。在我看来,克拉玛依的成功转型和发展韧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的根基稳固。石油工业始终是克拉玛依的“压舱石”。多年来,新疆油田保持了油气产量的平稳运行,为克拉玛依市乃至全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柱。这是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底气所在。

  其次,转型的动能强劲。近年来,克拉玛依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产业蓬勃兴起,特别是算力中心的建设,为城市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这说明克拉玛依不仅守住了传统优势,更在积极拥抱未来产业。

  再次,城市的生态蝶变。曾经的戈壁荒滩,通过引水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水系环绕的宜居之城。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克拉玛依的非凡成就,是国家战略指引、自治区政策扶持,以及克拉玛依市各级政府、企业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生动诠释了一座资源型城市如何通过不懈奋斗,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深耕“非常规”

形成发展新亮点

  记者:您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建树颇丰。准噶尔盆地的页岩油、致密油气已成为克拉玛依油田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您认为,克拉玛依在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上,应如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克拉玛依模式”?

  刘合: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于新疆油田乃至整个准噶尔盆地的未来至关重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新疆油田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

  例如,玛湖地区发现了全球最大的砾岩油田,吉木萨尔建成了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特别是吉木萨尔,今年将顺利完成各项指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就。此外,像环烷基稠油等特种油品的效益开发,更是对我国国防工业等特殊领域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撑作用。

  随着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新疆油田的油气储量和产量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可以说,在未来一个时期,非常规油气将是新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其潜力巨大。

  要形成具有特色的“克拉玛依模式”,我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引领”和“效益为先”。要持续在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关,结合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地质特点,形成一套适合本地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技术体系。同时,要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深度应用于勘探、开发、生产全链条,不断提升决策效率和生产效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智”融合

激活发展新动能

  记者:克拉玛依正在大力发展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产业,新疆油田也在推进“数字油田”“智慧油田”建设。您认为,油田的数字化转型与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可以形成怎样的“双向赋能”?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

  刘合:这正是一个“双向赋能”、共生共荣的绝佳机遇。克拉玛依发展数字产业,特别是算力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新能源发展迅速,能为高耗能的算力中心提供绿色、稳定的电力保障;二是气候条件适宜,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这使得“东数西算”在这里落地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对于油田而言,城市的算力基础设施为“智慧油田”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比如,我目前正在负责的怀柔国家实验室新疆基地“油气大脑”项目,就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城市算力中心的建成,可以有效保障这类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的顺利落地与平稳运行。

  对于城市而言,油田是数字产业最直接、最核心的应用市场。油田在数字化转型中产生的海量需求,可以带动本地数字服务企业的发展,形成紧密的产业生态。

  要实现这种理想的“双向赋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一是要做好规划协同。政府、油田、社会企业要协同规划,实现“统建”与“自建”相结合,“建”与“用”相统一。要坚决避免出现“只建不用”,出现资源浪费,确保每一个算力中心、每一条通信信道都能发挥最大效用,让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完善配套政策。政府要出台引导性政策,在融资、人才引进、应用场景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要关注数据安全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确保油田的商业核心数据在进入公共算力中心时的绝对安全,为“油地”产业深度融合扫清障碍。

  三是地方油服企业要主动拥抱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地方油服企业必须紧跟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装备、工艺、管理上主动升级。对于投入较大的问题,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选择自身主营业务中最关键的环节作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实现与油田用户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逐“绿”而行

探索发展新路径

  记者:“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化石能源领域的权威专家,您如何看待克拉玛依这样的传统能源基地向“油气氢+风光电”综合能源基地的转型?

  刘合:这条路不仅要走,而且必须走好。克拉玛依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充分利用。中石油近年来在新疆的新能源领域投入巨大,新疆油田公司也正在积极布局。

  然而,转型之路面临一个核心挑战——消纳能力。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如果“发得出、送不出、用不掉”,那么再大的投入也可能造成浪费。

  因此,我认为克拉玛依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本地消纳问题。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拓展应用场景。例如,大力发展制氢产业,利用天然气来制氢,既可以用于化工生产,也可以作为清洁燃料,这就实现了能源的就地转化和高效利用。

  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紧密协调,做好成本收益核算,科学选择消纳路径,确保新能源产业能够高效、可靠、可持续地发展。从传统油气基地向“油气氢+风光电”综合能源基地转型,是克拉玛依实现绿色发展、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优化政策

厚植发展新沃土

  记者:对于长期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的克拉玛依石油人,以及正在这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的年轻一代,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您对克拉玛依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刘合:克拉玛依是一座镌刻着奋斗荣光的英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无限希望的新兴城市。新能源、数字化等新兴产业的涌入,对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想对年轻人说,第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和能力的更新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要主动适应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第二,要勇于投身创新实践。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城市发展的潮流,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克拉玛依的经济建设和新疆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克拉玛依市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沃土,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传承好克拉玛依精神,把握好时代机遇,克拉玛依这颗戈壁明珠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