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日报讯(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王金 鲁璐 通讯员 李洲 黄子怡)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压舱石”工程上半年累计生产原油超110万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十大“压舱石”工程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乌夏与八区“压舱石”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重塑老油田开发秩序。今年,两大工程进入决胜阶段,科研团队聚焦新井达产与油藏调控,打出精准开发“组合拳”。
今年,百乌夏“压舱石”工程聚焦“决胜年产百万吨”目标,构建起“重新评价油藏—重选技术路径—重构层系井网—重调油藏流场—重组地面流程”的全链条开发技术体系,即以取心井剩余油再评价为基础,重新建立水淹层解释图版,精准刻画水流优势通道并制订治理对策。通过优化新投井生产制度、开展井网重组老井注采对应补层等工作,推动区块开发效能显著提升。
目前,百21井区今年新投井已形成稳定生产能力,为上半年超产奠定基础。在此期间,科研团队编制完成百21井区三叠系、夏9井区克下组、乌101井区百口泉组等重点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新建产能近50万吨,为百乌夏“压舱石”工程“年产百万吨、稳产10年以上”目标筑牢根基。
“我院科研人员与采油二厂、百口泉采油厂、风城油田作业区、开发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依托取心井资料,深入开展水淹定量解释、优化射孔井段、精细注采调控等工作,确保新井达产达效。如今,百21井区第一批100余口新井整体达产并展现良好生产态势,上半年超产近3万吨。”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级工程师刘振平说。
八区“压舱石”工程涵盖中高渗、常规低渗、特低渗、超低渗4种油藏类型,今年上半年,该工程在精细开发上成效显著。科研团队依托新取心井资料深化油藏认识,密闭取心300多米,收获率高达99%,为新井部署提供了精准地质依据。同时,科研团队在油水井治理方面持续发力,措施工作量超计划运行,其中,油井补层效果突出,补层井措施后日产油量提升4倍以上。此外,科研团队提前谋划下一年度工作,完成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2026年实施方案编制,部署产能8万吨以上,推动八区“压舱石”工程产量再创新高。
“八区今年已完钻新井90余口,完成年度计划的82%,已投产的13口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超设计5吨以上,生产效果显著。”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级工程师董海海说。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