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探索实施项目化、清单化、预算化“三化”矩阵式管理模式,将“三化”工作机制深度融入“一街一特、一社一品”实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推动民生服务从“碎片化”向“集约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升级。作为街道实践的重要载体,中兴路街道北盛社区以“夕护童行”项目为抓手,将街道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生动展现了“三化”机制落地的特色成效。
挖掘银发潜能搭建传承与守护桥梁
“把书法技艺传授给孩子,用红色故事浸润童心,这是最有价值的‘退休生活’。”75岁的刘明太老人谈及在社区的“新角色”,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志愿者耐心辅导学生作业。甘玲 摄
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北盛社区党委精准把握老年人“价值实现”需求,通过“项目化”运作组建“夕护童行”志愿服务队,邀请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开设书法、剪纸等各类兴趣班,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同时,志愿服务队深入新市民家庭,帮助初来乍到的他们熟悉社区环境,快速融入社区大家庭。此外,老人们还自发组建“银龄巡查队”,每日定时巡逻,检查辖区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累计发现路灯损坏、道路积水等问题23处并及时反馈社区,帮助社区环境进一步改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凭借丰富的经验担任调解员,守护社区安全、促进社区和谐。

志愿者与学生共绘纸伞。甘玲 摄
聚焦儿童需求打造成长与交流乐园
“小宇,你看这道数学题,咱们用‘画图法’试试?”在北盛社区自习室,马建忠爷爷正耐心辅导学生做作业。“马爷爷,我画出来了,原来这么简单!”这是北盛社区“六点半课堂”的一幕。
今年,北盛社区围绕儿童成长需求,精心打造各类服务平台,通过“清单化”梳理出儿童托管、兴趣培养等15项需求,精准匹配辖区资源,形成儿童服务清单。不定期开展“亲子共成长”系列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孩子们与老人携手表演节目,促进代际交流;积极引入尚善社工、乐龄社工为儿童提供专业兴趣培养课程,开设“读书会友”“科普小课堂”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志愿者与学生共同完成漆扇制作。甘玲 摄
助力新市民融入激发社区活力与共建热情
“刚来的时候怕孩子不合群,没想到社区活动让他交到了好朋友,我也认识了不少邻居。”新市民李亚茹的话道出了许多外来务工家庭的心声。

志愿者与学生交流谈心。甘玲 摄
针对新市民群体,北盛社区党委推出多项举措助力其快速融入。通过搭建“新市民交流驿站”,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新市民分享家乡文化,增进与老居民的相互了解;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联合周边企业提供就业信息与岗位推荐,帮助新市民解决生活发展难题;鼓励新市民参与社区治理,倾听他们对社区建设的建议;组织新市民与老人、儿童共同参与环保行动、关爱孤寡老人等社区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加深彼此情谊。
如今的北盛社区,“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在志愿服务中相知、在文化传承中相亲、在社区治理中相守。代际间的隔阂被温情融化,邻里间的距离因互助拉近,这幅“银发童颜相映红,新老携手共家园”的民生画卷,正是北盛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三化”机制精准服务的生动写照,也为“一街一特、一社一品”的实践写下了温暖注脚。

来源:白碱滩零距离
本期编辑:王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