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石油诗学的四维阐释——申广志诗歌集《石油季节》印象

2025-08-28  

●杨勇

能源史诗与生命诗学的变奏

  申广志以地质学家的精准与哲学家的深邃,在诗歌集《石油季节》“混沌时令”小辑中构建了石油生成的诗学模型。将龙象蝼蚁、昆鸟鲸鲨的史前生命链,转化为“脉管里的石油”这一存在主义隐喻,这种跨越三叠纪与二十一世纪的时空折叠,在《解读黑油山》中具象为“黝黑胎血”的接生仪式,使克拉玛依的每一滴原油都成为生命轮回的液态证词。

新疆地理的精神测绘

  诗人以“青克斯山的等高线正在缝合大地伤口”为经线,以“古尔班通古特的风蚀纹是时间未完成的刺青”为纬线,编织出具有地质年代厚度的新疆坐标图谱。《黑麦岭》中,石油正用泥盆纪的语法进化全球人种的论断,将石油提升至文明叙事高度,而《向东站》里,钻工把太阳训得面红耳赤,白班与夜班在交接光明的抚养权的超现实描写,则用夸张修辞解构了工业劳动的崇高性。

工业元素的当代转译

  《石油季节》创造性地将钻机喻为“戳破黎明第九个黑洞”的标点,句读间喷涌出泥盆纪的晨祷,采油树化作大漠上的黑麦穗,每颗籽粒都饱含石炭纪的阳光。在《陆梁》篇中,诗人用阳光扑簌而下如测井电缆,在岩心筒里打捞寒武纪的蝉鸣的触觉通感,为沙漠赋予了生命体征。这种将钻机轰鸣转化为只有穿红衣的司钻能破译的语言的技艺,实现了工业美学的诗性突围。

地域生态的伦理抒写

  诗人通过“沙百灵的眼睛是校准采油机的游标卡尺”的生态监测意象,构建起“抽油机——输油管——红柳——沙丘”的伦理模型。当“防风林学会用克拉玛依方言祈祷,每片树叶都是未装订的安全生产手册”,这种拟人化修辞不仅延续了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土地伦理,更通过采油树年轮与胡杨年轮的年鉴学派对话,揭示了能源开发中自然主体性的重要性,也呈现了采油女工用管钳接生新的季风的生态和解愿景。

  (杨勇,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市<石油>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克拉玛依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